欢迎访问保健观察网!

【州市亮点】一码走神州,医保伴乡愁——大理市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暖心记

时间:2025-09-15 来源:云南省医疗保障局 作者:佚名

  “当我在南京苏醒时,自己都不清楚是在哪里,身上很疼,动也动不了。我跟家里人说放弃算了,那种情况下医疗费太高,再医下去会人财两空的……”重症胰腺炎术后的董先生哽咽地说道,治疗期间,他因疼痛和高额费用考虑放弃,很庆幸最终因为医保的托底和家人的鼓励让他坚持了下来,如今生活基本自理。

  2023年9月,董先生因急性重症胰腺炎住院医治,因病情严重,期间长期昏迷,多次辗转大理、昆明、南京进行治疗,2023年到2024年期间,医保总共报销70万元左右。“我爸爸从生病到康复出院经历了5次手术,还好我们买了医疗保险,而且在医院直接报销不用垫付医疗费,大大减轻了我们的经济压力。”董先生的女儿说道。

  从“跑断腿”到“零跑腿”:备案的减法,民心的加法。

  董先生只是众多异地就医患者中的一个普通案例,他的经历彰显了大理市近年来全力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改革的成果。过去,大理参保人外出就医,备案手续繁琐、材料要求多、等待周期长,外出务工人员和一些经常需要到外地看病的患者都背负着巨大的垫资压力。“等报销款的日子,觉都睡不踏实。”曾在昆明做化疗的李大叔深有体会。从“跑窗口盖章”到“手机一键备案”的变化始于备案流程的“革命性”简化,大理市医保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及省州医保局部署,大力推广“指尖备案”,参保人无论身处大理家中,还是远在千里之外,只需动动手指,三分钟即可完成备案,2024年,大理市参保人累计完成线上备案3611人次。

  从“垫资愁”到“即时结”:结算的提速,负担的减重。

  改革不止备案,实现出院即时结算,才是解决群众“垫资之痛”的关键。大理市医保中心着力打通异地结算“最后一公里”,全市共642家定点医药机构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同时,大力推广医保电子凭证,截至目前,全市激活医保电子凭证57.83万人,激活率达96.99%,“一码通行”的无卡就医新时代全面启程。“我去年在外地生病了,因为医保卡放在老家害怕报不了账,迟迟不敢去住院,等着家人邮寄医保卡给我,后来突然想起几年前医保工作人员去我们村帮我激活过医保电子凭证,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就医,没想到真的能直接刷码结算,简直太方便了。”在浙江务工的张大哥激动地说。张大哥只是成千上万个游子的缩影,2024年,大理市参保人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达4.35万人次,减少群众垫付资金3312万元。庞大的数字背后是民心所向的体现,是成千上万家庭的定心丸。

  从“忧心忡忡”到“安心旅居”:温情守护,乡愁可医。

  大理作为旅游城市,每年有上千万外地游客前来游玩,更有众多人旅居在此。过去,我们时常听到游客的抱怨“开开心心来大理游玩,突发疾病住院了却报不了账”“父母退休了特别希望在大理养老,奈何他们患有慢性病,在这里没法报销慢性病药品费用,太麻烦了”。如今,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便利,如春风化雨,不仅浸润着无数像董先生、李大叔、张大哥这样普通大理人的生活,也悄悄守护着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乡愁。“在大理也能享受到上海的医保报销待遇,国家医保政策真是越来越好了,以后我还来大理避暑。”来自上海的陈大姐满意地给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结算窗口的工作人员小李竖起了大拇指。2024年,大理市作为就医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累计惠及异地参保人22.82万人次,减少群众垫付资金2732万元。

  大理市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每一步改革,都在书写着便民、利民、惠民的民生答卷。从“跑窗口”到“手机点一点”、从“纸片海洋”到“码的世界”、从“不敢病”到“安心治”,改变的不仅是流程,更是千千万万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安全感。这张不断织密的医保网络,不仅让身在异乡的白州儿女身处千里之外也能感受到大理医保的温暖守护,也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摆脱了“在外生病不敢看”的顾虑,真正实现了“病有所医,行无忧虑”。大理医保将继续深化改革,优化服务,让异地就医的便捷与安心,普惠到每一位参保人,照亮更多人的健康之路。

  


原文链接:https://ylbz.yn.gov.cn/index.php?c=show&id=5591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保健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保健观察网 bjg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监督电话:1761060945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