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主办、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承办的中医康复工作培训会在我市召开,全国34家中医康复中心建设(培育)单位相关负责人齐聚津门,培训全流程康复理念、中医康复技术标准化建设等内容。从培训会上获悉,我市已构建起覆盖全市的“1+21”中医康复服务体系,实现康复服务从市级到区级再到基层全覆盖。
出席此次培训的国医大师张伯礼表示,康复医学是现代健康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基础理论、核心技术、人才培养及专科康复方法等方面仍需系统梳理和全面总结。数千年来,中医总结出了一系列康复理论及实用技术,广为人知的针灸、推拿、药膳食疗、八段锦等均是中医康复的重要手段。这些适宜技术和养生方法具有显著的康复效果,更易于融入日常生活,适合在家庭和社区中广泛推广。此次培训是推动康复专业规范化与体系化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着力构建高质量、同质化的康复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健康。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于春泉介绍,我市已构建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市中医康复中心)为龙头,二级及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所在的21家中医康复分中心为骨干,全市26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康复科为基础的覆盖全市的“1+21”三级中医康复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我市还着力推广康复适宜技术及人才培养,制定中风等11个病种的中医康复方案,分批次遴选培训68项中医康复适宜技术,提升各级医疗机构和家庭医生团队的康复服务能力;成立天津市中医康复研究所、质量控制中心,成立辐射京津冀的天津市中医康复专科联盟,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中医康复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中青年骨干以及基层康复人员开展系统化培训,为康复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于春泉表示,我市将进一步完善中医康复服务网络,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内涵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康复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我市中医康复服务的整体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在中医药健康服务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市中医康复中心)院长古恩鹏介绍,该院已成为国家级中医康复中心建设单位,预计将于2026年接受国家验收后正式挂牌。“十五五”期间,该院将着力打造“人工智能+诊疗”模式,打通所有专科联盟和医联体单位间的信息通道,实现顺畅的转诊和功能衔接。在康复领域内实现“医疗集团一张床”,提升整体康复服务效率。
现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级传染病专...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推...
秋风送怀忆峥嵘,精神传承启新程。...
抗流感病毒药物是处方药,如果怀疑得了...
1月25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
近日,南宁市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评...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保健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保健观察网 bjgc.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