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听到“脑梗死”(俗称“脑血栓”或“脑梗塞”)时,大部分是指为大脑供血的动脉被血栓堵住了,这是最常见的脑梗死类型,约占80%以上。
然而,还有一种更隐蔽、更易被误诊的“另类”脑梗死——静脉性脑梗死。它的问题不出在“供水管”(动脉),而出在“排水管”(静脉)上。
一、什么是静脉性脑梗死?
是指大脑的静脉血管或静脉窦(即静脉汇合的主干道)被血栓堵塞,导致血液回流不畅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的坏死、出血、软化,形成梗死灶的一类血管性疾病,占脑血管疾病的1%。
作一个生动的比喻:
动脉性梗死就好比河流的上游入口被堵死,下游的田地很快会干涸坏死。而静脉性梗死则是河流的下游出口被堵塞。河水(血液)无法顺利流入大海(心脏),就会在河道(静脉)中淤积、泛滥,导致上游区域压力增高。这会出现两方面后果:1、新的动脉血难以再流入被“淹”的脑组织,造成脑缺血;2、淤积的血液会渗漏,引发脑水肿甚至脑出血。所以,静脉性脑梗死常常伴随着脑出血,这是与动脉性梗死不同之处。
二、谁是“罪魁祸首”?病因有哪些?
能引起血液高凝状态、血流动力学异常、静脉血管壁损伤的因素均是致病因素,包括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和病因不明。
1、感染性因素:
细菌、病毒、寄生虫及真菌引起的各种颅内感染、脑脓肿、硬膜下积脓等。
2、非感染性因素:
①原发性或获得性凝血机制障碍;
②某些药物:口服避孕药、非甾体抗炎药、类固醇激素等;
③血液系统疾病: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④全身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⑤创伤及应激状态下血流动力学改变(孕产妇)。
3、病因病因:
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找不到明确病因,约占20-35%。
三、它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静脉性脑梗死的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这也是它容易被误诊的原因。常见症状包括:
·剧烈头痛: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可能持续数天甚至数周,程度剧烈,类似偏头痛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
·癫痫发作:由于脑水肿和皮层刺激,发生率远高于动脉性梗死。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类似于动脉性梗死,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利、视物不清或视野缺损等
·意识障碍:嗜睡、昏睡甚至昏迷,多见于病情严重、颅内压明显增高的患者。
四、如何诊断?
静脉性脑梗死的诊断不仅需要“火眼金睛”,还需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通常是首选的检查,可以快速排除脑出血和常见的动脉性梗死,但对静脉血栓本身不敏感。
2.头颅磁共振(MRI)+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这是诊断的“金标准”。MRI可以清晰显示脑组织是否水肿、梗死或出血,而MRV则能像地图一样显示出静脉血管的堵塞位置和范围。
3.CT静脉成像(CTV):与MRV类似,也能很好地显示静脉系统。
4.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更精确的有创检查,通常在考虑介入治疗时完善。
五、如何治疗?
治疗的核心目标是:抗凝溶栓,疏通“下水道”。
·抗凝治疗:即使影像上看到有脑出血,只要没有严重的活动性出血,抗凝治疗仍是首选。通过抗凝治疗阻止血栓进一步扩大,并促进血栓自溶解,从而降低颅内压力,改善血流。
·对症治疗:控制癫痫、降低颅内压、缓解头痛等。
·血管内介入治疗:对于病情危重、抗凝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通过DSA检查,将导管伸入堵塞的静脉,直接注射溶栓药物或取出血栓。
·病因治疗:积极寻找并处理是根本原因,如控制感染、停用相关药物、治疗原发病等。
六、预后如何?
与动脉性梗死相比,静脉性脑梗死总体预后较好,尤其是对于年轻且没有严重基础病的患者。大脑的静脉系统有丰富的侧支循环,一旦主路疏通,脑功能恢复的潜力很大。
静脉性脑梗死虽不常见,但绝非罕见。它像是一个隐藏的“水路杀手”,其表现千变万化。提高对它的认识,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尤其是伴有癫痫或神经功能症状时,及时就医,是获得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的关键。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文中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侵删,谢谢!
11月12日,陕西省卫生健康委规信处...
11月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1月4日下午,西安市第八医院组织开...
2025年11月10日,市卫生健康委...
为践行国家医改精神,西安市第五医院多...
文/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保健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保健观察网 bjgc.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