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健观察网!

脑血管病居家康复别偷懒!做好3件事,避免功能倒退

时间:2025-11-14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近日,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康复科接诊了65岁的张大爷。他中风后住院治疗期间,肢体无力、说话含糊的症状已明显改善,出院时医生制定了详细家庭康复计划,叮嘱其坚持训练。但张大爷回家后秉持“多休息就是养身体”的想法,未按要求做关节活动和语言训练,长期卧床静养。

  仅1个月后,家人发现张大爷走路愈发不稳,左侧肢体僵硬加重,抬手困难,原本能勉强说清的“喝水”“吃饭”等简单词语也变得含糊,还出现轻微关节挛缩,遂紧急复诊。医生表示,这是缺乏科学康复训练导致的功能倒退——脑血管病康复前90天是神经功能恢复黄金窗口期,盲目静养会引发废用性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让前期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其实家庭康复无需复杂设备,掌握3个实用技巧,家人即可安全辅助:

  一、肢体功能恢复:从“被动激活”到“主动发力”

  被动训练(肢体无力者):家人轻握患者手腕或脚踝,按“前屈-后伸-旋转”顺序活动肩、肘、髋等关节,每次10-15分钟,每天2次,动作轻柔防损伤。

  主动训练(能轻微活动者):弹力带辅助做“抬手”“屈膝”等动作,每组10次,每天3组;坐姿踩地做“踮脚尖”“勾脚”,强化下肢力量。

  二、语言功能康复:从“单字发音”到“短句交流”

  发音练习:家人示范“啊”“妈”等简单发音,患者模仿口型,每天15分钟,逐步过渡到“水”“饭”等常用单字。

  短句互动:日常场景引导表达,如“想吃饭吗?”“我们去散步”,鼓励患者回应或跟读,每次20分钟,多予鼓励。

  三、平衡与行走训练:从“坐稳”到“安全迈步”

  平衡训练:先坐姿扶膝缓慢倾斜身体(家人陪护),每次5分钟;进阶后扶墙单脚抬10秒,每组5次,每天2组。

  行走辅助:用助行器或家人搀扶(站在患者的患侧扶腋下与手腕),平坦地面慢走10-15分钟,每天2次,保持地面干燥、清除障碍物。

  康复小贴士

  家庭康复核心是“科学坚持”,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症状无进展时,出院48小时即可训练。强度按需调整,出现头晕、疼痛立即暂停,建议和家人明确每日训练计划,让康复更有条理。康复治疗是场“持久战”,愿这些技巧能帮患者科学居家康复,在家人陪伴下重归正常生活。


原文链接:https://wjw.beijing.gov.cn/bmfw_20143/jkzs/jbzs/202511/t20251114_428093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保健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保健观察网 bjg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监督电话:1761060945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