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健观察网!

到 2030年,广州力争建成40个重大疑难(罕见)疾病诊疗中心

时间:2025-11-12 来源: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近年来,广州在打造医疗高地建设过程中,聚焦疑难罕见和危急重症、技术创新发展和医疗质量提升,不断加大力度支持广州地区医疗机构创新发展,旨在将广州打造成为国内临床核心技术集聚区,加快推进广州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满足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11月3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举办“广州市医疗高地项目建设经验交流会暨第二批重大疑难(罕见)疾病诊疗中心等项目通报授牌活动”。活动正式启动广州市第二批20项重大疑难(罕见)疾病诊疗中心、170项临床高新、重大和特色技术项目建设,并为35项重大临床医疗成果以及38家项目单位代表颁发牌匾。

  对标国际领先、国内一流

  第二批重大疑难(罕见)疾病诊疗中心启动建设

  目前,广州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472家,其中三甲医院50家。全市7.63万名医师在2024年为1.87亿人次提供了诊疗服务。这些数据的背后体现出广州医疗卫生体系强大的服务能力,以及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迫切需求。

  今年,广州市以推动高水平医院临床研究、促进临床技术创新发展为发力点,汇聚全市最优的医疗资源和最强的专业骨干,经过诊疗人数、技术辐射能力、人才培养能力、疾病治疗效果与满意度等维度的考评,遴选出第二批20个重大疑难(罕见)疾病诊疗中心建设项目,继续对标国际领先、国内一流,围绕疾病诊疗难点“搭平台、建机制、出成果”。力争到2030年建成40个“以患者为中心、疾病诊疗为链条,以优势学科为主体、相关学科共同参与”的重大疑难(罕见)疾病诊疗中心。

  此举正正呼应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此前提出的“破壁行动”,即要求医疗机构进一步强化“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的理念,打破传统学科划分和专业设置壁垒,以多学科协作(MDT)为基础,探索专病中心建设,为患者提供重大疾病诊疗一站式服务。以本次纳入项目建设的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糖尿病足保肢中心为例,该中心集合了内分泌、血管外科和烧伤整形科三个科室的力量,患者不需要再在不同科室间转来转去,使糖尿病足的治疗质量明显提高。“平均来说,糖尿病足的治疗期可能长达半年,但在我们中心一般来说1—2个月可以完成治疗,保肢率可以达到98%。”该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医师、糖尿病足保肢中心负责人林伟华介绍。

  目前,全市共有50个重大疑难(罕见)疾病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形成了一批攻坚克难医学技术尖兵团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学术带头人漆松涛领衔的复杂疑难鞍区病变诊疗中心为第二批重大疑难罕见疾病诊疗中心建设项目之一。鞍区是大脑颅底的中央部位,包含了下丘脑、颈椎动脉、视神经、垂体等重要结构,稍有损伤则恢复困难,向来是神经外科治疗的难点。漆松涛表示,入选建设项目有利于更好地对患者生存时间短、治愈率低、生活质量差的疑难罕见疾病进行集中式的攻关突破,“我们有信心在这个领域中领先全省、全国乃至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诊疗中心,成为创新技术理念和治疗策略的发布地。”

  临床高新、重大和特色技术建设

  结出重大临床医疗成果

  “十四五”期间,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出台一系列文件,从顶层设计上加强医疗高地的建设规划,分批次推动临床技术、诊疗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等建设。在致力于打造国内国际专病特色鲜明、疾病诊疗模式领先的重大疑难(罕见)疾病诊疗中心的同时,广州也大力支持技术攻关,促进技术创新。2020年以来,已经选出四个批次的临床高新技术(共77项)、重大技术(共109项)、特色技术(265项)。三个技术赛道各有侧重:高新技术要求国内首创、国际最新,在省内填补空白;重大技术则是国内先进,能解决本领域的重大疑难临床问题;特色技术要求在区域内领先,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在临床高新、重大和特色技术等医疗高地建设过程中,产生了一批像上述治疗策略一样代表着广州市临床医疗最高水平的建设成果,凝聚着团队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坚守与探索,不仅提高了全市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更提升了广州医疗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为此,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今年首次评选出35项广州市重大临床医疗成果。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肿瘤科主任邓艳红牵头的《基于功能保护的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策略创建与应用》获得本次评选的特等奖。“直肠癌患者很特殊,我们既要关注患者的生存时间,也要关注他的生活质量,甚至有些时候比疗效更重要。我们这个项目做了十多年,要基于功能保护来建立治疗策略的目标十分明确。”邓艳红介绍,该项成果最大的特点是基于中国直肠癌患者人群的特点建立的术前治疗方案,不需要所有患者都去做放射治疗,从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避免盆腔的放射照射,从而使他们的排便排尿、生育生殖等功能得到保护。这个策略在2023年左右已经写入国家的诊疗规范。

  今天,又一批170项临床高新、重大和特色技术项目建设启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LUSE技术微创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应用与推广》是临床高新技术建设项目之一。该院脊柱外科主任黎庆初介绍,该项技术是在脊柱手术中首次应用软质内镜,在国际上尚属首创。这一方法避免了传统内镜手术的通用性差、操作不灵活的弊端,而且能显著减少患者术中需要输血的几率。“脊柱微创手术这种高难度的手术,以前往往只在大学附属医院开展。而我研发这一套技术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在技术上、价格上打破壁垒:它的器械价格比原来减少1/7,而且医生的学习曲线很短,能够向地市级的医院的医院推广。目前,全国已经有300多家医院都在运用该项技术。”黎庆初说。

  


原文链接:http://wjw.gz.gov.cn/xxgk/zfxxgkml/zfxxgkml/gzdt/content/post_1052909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保健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保健观察网 bjg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监督电话:1761060945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