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健观察网!

感冒后觉得累 当心病毒偷袭心脏

时间:2025-11-12 来源: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体外循环及机械循环辅助科 徐博

  8岁的婷婷得了感冒,症状看似缓解1周后,她突然告诉妈妈“胸口像有小兔子乱跳”,随即脸色苍白,晕倒在地。紧急送医后,婷婷被确诊为暴发性心肌炎,心脏功能出现急剧衰竭,最终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日夜不停地维持整整10天后,才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她随后还将面对漫长的康复之路。

  在儿科急诊中,类似的险情时有发生。多数家长认为感冒是无需过分担忧的“小病”,自行服药或观察即可,却不知病毒在引发流涕、咳嗽、发烧等症状的同时,正悄悄向孩子的心脏伸出魔爪。

  感冒背后的心脏危机

  病毒学监测显示,秋冬流行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B组、腺病毒等,不仅攻击呼吸道,还对心肌细胞有特殊的“亲和力”,是诱发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病原体。发生病毒性心肌炎时,病毒不仅会直接破坏心肌细胞,还会引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过度反应,即“炎症风暴”,导致心肌出现大面积炎症水肿、坏死,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

  多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尤其是儿童,疾病前期仅有发热、咳嗽、流涕等轻微呼吸道症状,极易被家长当作普通感冒忽视,从而错过了干预的最佳时机。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在完善中,功能不够健全。当气温骤变、各类病毒活跃的换季时节来临,这道稚嫩的防线极易被突破,因而病毒性心肌炎更容易找上孩子。

  留意心脏的预警信号

  孩子感冒期间或感冒好转后(尤其是2~3周内),家长务必高度警惕,出现以下任何症状,都可能是心肌炎的预警信号。

  异常疲劳、精神萎靡:孩子无精打采,走几步路就喊累,对于平时喜欢的活动也提不起兴趣,爬几层楼就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心率过快:安静状态下(如刚睡醒或静坐时)测量孩子心率快于120次/分(需结合年龄,婴儿可能更快),或孩子自述“心慌”“心扑通扑通跳得很快/很乱”。

  胸痛胸闷:年龄较大的孩子可能会描述胸前区有“压大石头”的沉重感、被挤压感,或者有刺痛、闷痛感,呼吸不畅。

  面色、口唇改变:孩子嘴唇、甲床出现发绀,脸色灰白、苍白或呈现不正常的青灰色,不红润。

  尿量显著减少:孩子一整天尿量很少,甚至长时间无尿,这提示可能发生了心力衰竭,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

  感冒后2~3周是心肌炎发病的高峰期,即使之前的鼻塞、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已经完全消失,孩子看似康复了,仍须高度警惕迟发性的心脏损伤。若孩子突发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大汗淋漓,甚至晕厥,必须立即就医。治疗暴发性心肌炎,时间就是生命,延迟救治会让死亡率明显增加。

  ECMO为生命“搭桥”

  当暴发性心肌炎导致心力衰竭,无法维持身体基本循环时,ECMO可在此时发挥重要作用。ECMO如同在患者体外安装了心脏和肺脏,通过插管将血液引出体外,在机器中进行氧合并清除二氧化碳,再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回体内,可暂时替代或部分替代心肺功能,为濒临崩溃的心肌争取宝贵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相关研究显示,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若能及时接受ECMO治疗,存活率可提升至90%左右。若仅依赖传统药物治疗和呼吸机支持,患者的死亡率为50%~75%。

  然而,维系生命的背后往往暗藏着沉重的代价。几乎所有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会发生至少一种并发症,如感染(肺部、导管相关)、血栓形成、溶血(红细胞破坏)等。所幸随着医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已逐年下降。

  为防止血液在体外循环管路中凝结,需进行全身抗凝治疗(通常使用肝素),这会显著增加全身各部位(尤其是颅内)自发性出血的风险,严重时可致命,所以需要实施精准化抗凝。

  患者可能出现多器官衰竭,由于疾病本身及ECMO支持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近半数的患者会出现急性肾衰竭,需要同时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肝、脑等其他器官也可能受损。因此,保护各个器官是重中之重,需要持续监测及检查。

  关于ECMO辅助的最佳时间尚存在医学争议。多数专家认为,心肌炎患者需要维持10~12天,目的是让心肌有足够时间恢复收缩力,度过炎性水肿期。儿童心肌炎患者的心脏恢复潜力相对较好,多数患儿能在2周内成功撤机。然而,撤机成功只是心肌炎治疗成功的第一步,后续仍需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不能掉以轻心。

  三重防线守护心脏健康

  预防胜于治疗,守护孩子的心脏健康,构筑防线至关重要。

  第一道防线:科学防感冒。家长要根据活动量和温度变化为孩子随时增减衣物,避免过冷和过热。每年秋季及时为孩子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约65%的流感病毒感染风险。家中居室、孩子所在的教室应每天定时开窗通风2次以上,每次至少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流通,降低室内病原体浓度。

  第二道防线:感冒期心脏监护。孩子感冒后(即使症状轻微)应至少2周避免任何剧烈运动,充分休息让身体恢复。感冒期间至病愈后2~3周,家长可每日在孩子安静时(如晨起未活动前)测量并记录其静息心率,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和疲劳程度,一旦观察到前述危险信号,应立即带孩子前往医院心内科或儿科就诊。

  第三道防线:增强免疫力。孩子应每日均衡饮食,摄入足量优质蛋白质,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同时确保充足的睡眠,以提高免疫力。此外,家长还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适当减轻课业压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长期的焦虑、紧张情绪会显著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原文链接:https://sxwjw.shaanxi.gov.cn/ywgz/gbbj/t_358419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保健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保健观察网 bjg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监督电话:1761060945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