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健观察网!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2025年“联合国糖尿病日”和“世界慢阻肺日”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

时间:2025-11-12 来源: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国卫办医急函〔2025〕4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疾控中心:

  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落实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等文件要求,持续推进糖尿病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工作,现就做好2025年联合国糖尿病日(11月14日)与世界慢阻肺日(11月19日)主题宣传活动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一)2025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活动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倡导“提高认知,重在行动,关注职场糖尿病”,旨在提升全社会对糖尿病的认识,鼓励健康工作,有效预防控制糖尿病。

  (二)2025年世界慢阻肺日的活动主题是“呼吸不畅,当心慢阻肺病”,旨在提高公众对慢阻肺病的认知和重视。

  二、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强化组织动员。各地需高度重视糖尿病与慢阻肺病防治宣传工作,将联合国糖尿病日与世界慢阻肺日主题宣传活动作为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举措。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明确分工、统筹资源,围绕活动主题,发动学会、协会、工会、企事业单位、基层社区等多方力量,广泛开展糖尿病及慢阻肺病防治知识宣传,切实提升公众科学认知。

  (二)创新载体,拓展宣传深度与广度。各地需结合实际制定专项宣传方案,积极创新宣传形式、扩增宣传载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一系列群众参与度高、覆盖面广、传播效果好的特色活动,提高公众参与积极性。

  (三)精准施策,聚焦重点人群干预。各地要针对职业人群、中老年人群等重点群体制定分类宣传策略,有针对性开展形式多样、重点突出的科普宣传活动。强化重点人群糖尿病及慢阻肺病防治意识,引导公众了解常见防控知识和技能,控制超重、肥胖、高油高糖饮食、吸烟、室内外环境污染、职业暴露等危险因素,培养健康生活方式,降低糖尿病、慢阻肺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和危害。

  (四)发挥专业机构作用,提升宣传专业性。请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国疾控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等机构在联合国糖尿病日、世界慢阻肺日前后组织开展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并为各地宣传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请各级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等单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糖尿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相关健康教育。发动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及专门活动中积极开展科普宣教,切实提高相关疾病防治成效。

  三、其他事项

  为便于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我委编制了2025年联合国糖尿病日和世界慢阻肺日宣传要点,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编印制作宣传材料,推动做好活动宣传。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5年11月10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附件1

  2025年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要点

  一、糖尿病定义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其主要特征。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伴有胰岛素作用缺陷,即胰岛素抵抗。

  二、糖尿病危害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因急性高血糖引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等急性并发症,如救治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二是因长期高血糖导致的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主要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心力衰竭,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主要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上述血管病变严重的可以导致心肌梗死、卒中、失明、肾衰竭、截肢等严重后果,是糖尿病患者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

  三、糖尿病风险人群

  具备下列任意一个及以上者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1.有糖尿病前期史(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尿病异常IGT);

  2.年龄≥40岁;

  3.超重与肥胖[体重指数(BMI)≥24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4.有糖尿病家族史;

  5.缺乏体力活动;

  6.高血压;

  7.血脂异常;

  8.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9.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分娩史或妊娠糖尿病史。

  四、糖尿病的预防

  对于一般人群,控制体重、合理膳食、适量运动、限盐、戒烟限酒、平衡心理状态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对于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控制超重肥胖及热量摄入,加强体力活动,同时做好早期筛查。

  提倡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当空腹血糖≥6.1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时,应到医疗机构进行糖代谢评估。

  五、糖尿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

  (一)健康生活方式

  平衡膳食,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面食、饼干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适当运动、戒烟限酒、规律作息。

  (二)积极就诊

  定期到医疗机构就诊,遵医嘱用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如服药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需调整用药,需及时和医生沟通。

  (三)主动管理

  规律监测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每年进行慢性并发症筛查,包括足病、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等。主动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配合医生做好健康管理。

  (四)平和心态

  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有助于血糖稳定。如出现病情变化,在配合治疗的同时,积极调整心态。

  (五)寻求支持

  当血糖控制遇到困难时,可寻求家人、朋友或病友的帮助和支持。

  六、工作场所与糖尿病

  (一)加强教育与培训

  倡导单位为员工提供糖尿病相关的知识科普培训,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早期发现、血糖监测操作、低血糖/高血糖急救措施等,提升健康防护意识和应急互助能力。

  (二)倡导健康行动

  积极组织健康促进活动,将血糖检测纳入年度体检项目;单位食堂提供低糖、少油、高纤维的健康食品;通过激励措施鼓励体育活动;关注员工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渠道。

  (三)营造支持环境

  建立包容、支持性的工作环境,消除对糖尿病的误解,为患病员工提供必要关怀和支持,并配备急救药品应对糖尿病相关突发情况。

  

  附件2

  2025年世界慢阻肺日宣传要点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什么?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在进行规范的肺功能检查及胸部影像、血常规等检查后,可确诊是否患有慢阻肺病。

  慢阻肺病科普教育、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至关重要。提倡40岁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检查1次肺功能。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个人在生活中如何进行预防?

  慢阻肺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吸烟、室内外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如长期接触粉尘、化学物质等)、遗传因素以及幼年时期的呼吸道感染等。

  为预防慢阻肺病,首先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倡科学运动与合理膳食,积极戒烟,避免二手烟暴露;要减少室内外空气污染,尽量选择清洁能源,改善厨房通风条件;在职业环境中做好防护,减少职业暴露;对于老年人、慢性病人群等,尤其要注意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提倡高风险人群积极参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35岁及以上人群且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高风险人群:

  (一)吸烟及二手烟暴露者;

  (二)儿童期反复的呼吸系统感染者;

  (三)接触粉尘及有害气体者;

  (四)常暴露于生物燃料、厨房油烟、空气污染等环境中者;

  (五)有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者。

  三、出现哪些情况提示您可能患有慢阻肺病,如何早期发现?

  早期发现是预防和治疗慢阻肺病的关键,但其早期症状隐匿,极易被忽视。如您出现以下症状,应高度警惕并及时就诊:

  (一)慢性咳嗽、咳痰:晨起时明显,常被误认为是“吸烟者的正常现象”或“年纪大了”。

  (二)进行性加重的气短或呼吸困难:最初仅在爬楼、快步走时感觉“气不够用”,逐渐发展到平路行走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憋气。

  出现上述情况后需到基层医疗机构或呼吸专科门诊进行慢阻肺病的筛查,必要时需进行肺功能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四、确诊慢阻肺病后,应如何进行规范治疗?

  一旦确诊慢阻肺病,需遵循“长期、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目标是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患者应提高治疗依从性,不可随意改变治疗药物剂量及停药。

  慢阻肺病药物治疗中常涉及吸入药物,患者需在医务人员指导下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长期、规律使用。医务人员需反复指导并检查患者的使用方法,确保药物能有效到达肺部,避免因不当使用影响治疗效果。其他常用非药物治疗包括戒烟、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运动训练、营养支持等,可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可有效预防感染导致的急性加重。

  五、如何做好慢阻肺病患者的健康管理?

  慢阻肺病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长期、规律使用治疗药物;戒烟,做好呼吸道防护,减少职业性粉尘、有害气体及室内外空气污染的暴露;结合个人情况进行适量运动,改善运动耐量,缓解呼吸困难症状;主动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配合医务人员进行连续、规范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原文链接:http://wjw.shanxi.gov.cn/tzgg/sjzcwj/202511/t20251112_999434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保健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保健观察网 bjg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监督电话:1761060945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